情系大西南的“最赞教师”
作者:
来源:
初审:     二审:丁丁     终审:家乐
发布日期:2021-09-26
字体:[     ]

    王培,1947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金星中学原教科室主任。1994年参加民盟,是民盟梁溪区基层委员会学陶支部盟员。先后荣获民盟中央、民盟江苏省委和民盟无锡市委会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和无锡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最赞教师”“最美资助人”,2016年度“无锡好人”和“无锡教育年度人物”。2020年初,被贵州省扶贫办江苏办事处聘为顾问。2005年至今,他随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育讲师团,曾到黔、川、陕、鲁、豫、皖等十多个省的老少边穷地区培训教师,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推进当地的教育改革。同时他连续多年捐助贫困山区,被无锡日报誉为“我们身边的雷锋”和“把爱播撒到老少边穷地区的无锡使者”。

    2005年在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讲课时,王培结识了一位28岁的侗族教师王翠。据王翠说,她们学校90%是贫困生,很多学生交不起一学期40元的学费,吃不起食堂一元一顿的午餐,别人扔掉的铅笔头竟有同学争抢。山里的农民年收入不足2000元,还在“以物换物”,有的甚至连件象样的衣服也没有……王培与王翠结为帮扶对子,给她和她儿子买了些衣服文具,给王翠娘家买了一头小牛,一时传为佳话。回无锡后,王老师每年都寄衣物书籍和一些钱给她,并一直鼓励她自尊自强,不断进取。后来,王翠多次被评为县、州的先进教师,不仅完成了“专升本”,还入了党,2019年荣获黔东南州五一劳动奖章。
    王培退休后仍关心学校发展,在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爱“流动花朵”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不断捐助贵州贫困山区等。他的善举得到老师们热情支持。捐赠物品大多由王翠转送给当地学校的贫困学生和乡亲们,她成为爱心传递的志愿者。2011年,王培三进贵州,先后在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黔东南的黄平县和施秉县培训教师。而后他到黎平县城关四小,跟校长(侗族)商议资助特困生等事宜,走访了山里的贫困生家庭,考察了3个侗寨,并在最穷的寨子里投宿。此行使他对教育扶贫和民族团结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王培曾在新疆农牧场工作过17年,当过9年乡村教师。在新疆戈壁滩、贵州贫困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四川大小凉山等地,他目睹了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和贫困山区办学的困境,那里一些教育局长、校长甚至还在为完不成“两基”而发愁。
    王培认为:“西部贫困地区教师的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令人震惊,而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使我钦佩。跟他们交往,也净化了我的心灵。要实现教育公平,各民族共同繁荣,确实任重道远。因此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我们民盟的积极参与。”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更好。”2013年9月,王培第四次来到贵州,深入苗岭,考察了四所村小,寻访最美山村教师,想尽自己所能帮他们做点事情。之前他已通过王翠等志愿者,为口团村小学援建了该寨子有史以来第一条水泥路,从此孩子们雨雪天上学再也不会摔跤了;为高场村小学修建了水泥运动场和乒乓台,捐赠了一批文体用品;为地处黔桂交界深山的特困乡的井郎口小学,捐赠了电冰箱、数码扩音机、餐具文具等。该校唯一的石文均老师(54岁,侗族)在此教了29年书。他教一、二年级共18个孩子,还得给孩子们做一顿午饭。王培到时,他下山买菜未归,王老师便先给孩子们上了堂语文课《太阳公公笑了》。石老师赶回后感激不已、热泪盈眶。他告诉王老师,这里已多年没外人来了。他原先只有初中文化,最自豪的是2009年考上了公办老师,最高兴的是孩子们爱上学,最担忧的是他退休后没人接班……离开黎平时,当地四所小学联名赠给金星中学一面锦旗,托王培带回。上书“同一蓝天下,共筑中国梦”。

    2011年3月,《无锡日报》和无锡电视台先后以《退休教师年年捐助贫困山区》和《捐助贫困山区永不停步》为题报道了王培的事迹后,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纷纷跟他联系,或将衣服托他寄往贵州,或向他索要地址自己寄去。家住曹张新村的80多岁的徐曼华奶奶先后将她亲手打的共200多件“爱心毛衣”及绒线帽等,几次托他寄往贵州。山里娃们写来许多感谢信,老人封封珍藏着。无锡广播电视台特邀王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发起了“为贵州贫困山区孩子捐赠字典”的活动,结果共募集到800本新华字典寄往贵州。
市教育局退离休干部冯毅洁等多次捐款,托王培为贵州贫困山区学校建图书馆、科技活动室,捐赠了电脑、字典、文具等。南京30位高校教师经民盟省委有关部门跟王老师联系后,跟黎平民族中学高三(18)班开展了对口帮扶,寄去了许多词典、文具和励志信,有的还承诺特困生上大学后的费用。该班同学多是侗、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他们激动地说,我们生活在穷山沟,没想到社会上有这么多的人在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发愤图强、立志成才,将来回报社会。2013年高考,全班60名学生45名圆了大学梦,震惊了校内外,班主任潘老师第一时间将录取名单寄给王培,分享他的喜悦。2014年7月,原南长区教育局跟王培联系后,在全区团员师生中发起了“微力量圆贵州娃读书梦”的公益活动。南长区数千师生踊跃捐书,1500多名退休教师人人捐款,最后共捐赠了近万本图书和20个书架,帮贵州黎平四小建成了图书馆。

    王培一直热心社会工作和公益活动,2007年退休后即被推荐到崇安区编写地方志(历时三年半),曾被评为崇安区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还被崇安寺街道聘为“社区青少年矫正教育志愿者”。2009年被推荐到市610办公室撰写反邪教文章,并确定为重点撰稿人。2012年,王培因奔波劳累,心脏装入支架三枚。但他依旧没停下捐助贵州贫困山区的脚步。王培还担任着中陶会生活教育讲师团副秘书长,无锡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等多个讲师团成员。到省内外学校、机关、社区作讲座计百余场,主题是“奉献大爱心,共筑中国梦”;积极参加盟市委的调研、论坛、征文等活动;作为老盟员,他曾编写了5万字的“民盟名人录”,并多次应邀为新盟员开设讲座,以帮助新盟员理解“四新”“三好”的精神内涵。2016年,民盟无锡市委会开展了“爱在脚下”公益活动,王培不顾突发关节炎,坚持赴黔东南,为山区的孩子捐赠了1200双新球鞋。是年,王老师又应邀赴新疆农12师西山农牧场,先后为该团场全体党员和教师作了“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两场讲座,反响热烈。2019年,王培第8次赴贵州,为高场村小学建立了图书室,并考察了该村扶贫攻坚的情况。1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王培带动了许多社会爱心人士,共为贵州贫困山区捐赠了4500多件衣服、3300多本字(词)典、5台电脑以及大批学习、生活用品。在他的联系下,2015至2016年无锡团市委向日葵助学中心还为贵州黎平县新建了二所希望小学。在他的倡议下,无锡许多学校又为贵州省尚未脱贫的9个县异地搬迁的村民捐赠了大批衣服、被褥、电饭锅等生活物资。

    虽然王培已年逾七旬,但仍在无锡教育关工委工作。他说,我是一名盟员, 不能忘记合作初心,支教扶贫的路我还要坚持下去,虽然我已老了,但我愿为国家、社会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