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未来新时代思政人走入校园,熟悉一线,十位来自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走进了金鸿校园,开始了为期三周的见习,于3月12日为此次的见习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课堂是教育的最前线,也是见习老师们汲取教学经验的主渠道。每堂旁听课,见习教师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聆听,听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教学亮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在见习过程中,见习老师参与了作业批改,更好地了解了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投身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见习老师们体验到了琐碎日常中的成长。办板报、上班会课、管理大课间秩序,参与义卖活动筹备……桩桩件件,看似繁杂琐碎,实则意义非凡。当听到学生们围着板报发出赞叹之声,看到学生们义卖时眼中闪烁的神采,方才懂得这些工作皆是无声的育人载体,需要教育者以匠人精神精雕细琢。
教育,恰似一场精妙的转化之旅,将看似平凡无奇的常规事务转化为育人契机。学生的成长,也在这润物细无声的点滴之中,悄然发生。班会课、团课也是见习工作的主要阵地,见习老师们通过打磨课堂,深刻了解到了: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大合唱”。课堂之外,杨开勇校长特意为见习老师们准备了一场职业生涯指导分享会。分享会上,杨校长对大家未来的职业、学业规划进行了细致指导,以过来人的身份叙说肺腑之言。老师们也敞开心扉,积极地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与理想。
三周浸润式教育实践,让参与见习的老师们真实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深刻体悟到了思政教育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那些课上高举的小手、课后追问的身影,都在提醒老师们:教育是双向奔赴的修行。作为思政教育的老师,既要有春风化雨的细腻,更需把握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基础教育须以严谨态度雕琢细节,以关爱之心回应成长需求,让思政育人润泽于日常点滴。
从青葱校园到三尺讲台,从理论深耕到育人实践,见习中的江南学子用青春的温度对话成长的脉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感受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愿他们以此次见习为起点,将所见所悟化为前行力量,用信仰浇灌成长,以担当守护未来,在基础教育的热土上书写新时代思政人的答卷!



为促进未来新时代思政人走入校园,熟悉一线,十位来自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走进了金鸿校园,开始了为期三周的见习,于3月12日为此次的见习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课堂是教育的最前线,也是见习老师们汲取教学经验的主渠道。每堂旁听课,见习教师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聆听,听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教学亮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在见习过程中,见习老师参与了作业批改,更好地了解了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投身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见习老师们体验到了琐碎日常中的成长。办板报、上班会课、管理大课间秩序,参与义卖活动筹备……桩桩件件,看似繁杂琐碎,实则意义非凡。当听到学生们围着板报发出赞叹之声,看到学生们义卖时眼中闪烁的神采,方才懂得这些工作皆是无声的育人载体,需要教育者以匠人精神精雕细琢。
教育,恰似一场精妙的转化之旅,将看似平凡无奇的常规事务转化为育人契机。学生的成长,也在这润物细无声的点滴之中,悄然发生。班会课、团课也是见习工作的主要阵地,见习老师们通过打磨课堂,深刻了解到了: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大合唱”。课堂之外,杨开勇校长特意为见习老师们准备了一场职业生涯指导分享会。分享会上,杨校长对大家未来的职业、学业规划进行了细致指导,以过来人的身份叙说肺腑之言。老师们也敞开心扉,积极地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与理想。
三周浸润式教育实践,让参与见习的老师们真实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深刻体悟到了思政教育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那些课上高举的小手、课后追问的身影,都在提醒老师们:教育是双向奔赴的修行。作为思政教育的老师,既要有春风化雨的细腻,更需把握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基础教育须以严谨态度雕琢细节,以关爱之心回应成长需求,让思政育人润泽于日常点滴。
从青葱校园到三尺讲台,从理论深耕到育人实践,见习中的江南学子用青春的温度对话成长的脉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感受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愿他们以此次见习为起点,将所见所悟化为前行力量,用信仰浇灌成长,以担当守护未来,在基础教育的热土上书写新时代思政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