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镰起稻浪飘 童心印秋光
作者: 罗毛秀
来源:
初审:     二审:丁丁     终审:家乐
发布日期:2025-10-11
字体:[     ]

晨光微露,稻田泛金。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米娃农学院的孩子们戴上宽边草帽,手持迷你镰刀列队田间。一场以“开镰”为名的仪式,将在这里唤醒对土地的敬畏、对劳动的热忱,更让童心在秋光中烙下永恒的印记。

米娃农学院程院长轻抚沉甸甸的稻穗,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切入,讲述一粒种子从春种到秋收的138天旅程。

“咔嚓——”第一株稻穗应声而落,孩子们的欢呼声惊起田间的麻雀。有的踮脚够高处的稻穗,有的蹲下整理散落的谷粒,还有的互相比较“谁割的稻子最整齐”。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掩不住眼里的光芒。

当稻壳化作春分的嫩芽、麦秆编织夏至的蝉翼,孩子们用双手重新定义了“时间的形状”。他们坐在铺满自然材料的画布前争论:“立秋的枫叶该用橙色稻壳还是红色花瓣?”这一刻,二十四节气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指尖可触的温度,是大地写给未来的情书。那幅用502颗稻粒拼成的‘丰’字,正在阳光下闪烁着比金子更珍贵的光芒——那是童心对传统最纯粹的致敬。

少先队员代表手捧自制节气贴画,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分享感悟:“以前觉得秋天就是落叶和考试,现在才知道它是稻穗弯腰的季节,是土地给我们的信。我的贴画里藏了秘密:用稻壳拼的‘小满’,是想告诉大家,不完美的收获也是成长。”

当夕阳为稻田镀上最后一层金边,孩子们捧着节气贴画、扛着迷你镰刀踏上归途,裤脚沾满的泥土与脸上的笑容交织成最美的秋日画卷。

这场开镰仪式,不仅让童心触摸到土地的脉搏,更在代际间架起一座传承的桥——这端是‘汗滴禾下土’的古老智慧,那端是‘小满未满’的哲学新生。愿这些被稻香浸润的童年记忆,化作未来人生路上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愿每一双沾满泥土的小手,都能在岁月里长成守护中华农耕文明的参天大树。因为最动人的丰收,永远生长在下一代对传统的温柔回望之中。

03f4aed1cf763d858cd993213d90bd2f.png

7b3725eb099436b8e6a812bd5a61a6f7.png

7908d49404245a6558a43aa6223f16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