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从“青”出发,向“蓝”而行
作者: 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
来源: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
初审:     二审:丁丁     终审:家乐
发布日期:2025-06-26
字体:[     ]

新课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连续性、进阶性与整体性,要求教学精准把握学段衔接点,为学生关键能力的螺旋上升铺设清晰路径。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扎实推进“蓝青工程”,以骨干之“蓝”的丰富经验引领青年之“青”的专业成长,在“传、帮、带”中共同聚焦知识脉络的纵向贯通与学段能力的自然进阶,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共同体。

青年教师赵子妍在教学三年级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时,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植入“有序表达”的基因?她在师傅胡燕妮老师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找到了答案。胡老师在《神奇的蛋壳》看图写话一课中着重引导学生梳理图画背后的时空逻辑,抓住时间、地点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意识,这正是从“写话”迈向“习作”的底层能力。受此启发,赵老师在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在构思之初确定故事的主驱动线索,选择按时间顺序或地点变换来推进情节,并列出关键节点,巧妙地将二年级“被动梳理给定时序、地点”的能力,升级为三年级“主动铺设故事框架”的起点,实现了从“基于给定情节写话”到“完全自主创编情节”的关键跨越。胡老师在二年级教学中埋下的“秩序种子”,在三年级赵老师习作课堂的引导下自然萌芽,实现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双重提升。

徒弟梁馨文老师在观摩师傅时光黎老师五年级“单位‘1’”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一筐苹果的三分之一”“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等抽象表述理解困难。师傅不断引导学生思考:“‘1’指的是什么?把什么看作整体?”并链接回学生三年级的学习经验:“分一盘桃子时的‘一个整体’就是现在的‘单位1’。”梁老师恍然大悟:五年级抽象的“单位‘1’”的学习根基正是三年级操作中那个具体、明确的“一个整体”。师傅时老师在五年级课堂上回溯的,正是自己中年段教学的关键——务必强化学生对操作对象“整体”的唯一性与明确性的深刻体验。这一发现促使她在三年级教学中,将“明确操作对象——整体”提升为核心关注点。这看似微小的调整,实则为学生未来理解“单位‘1’”埋下了最精准的认知锚点。中年级对“整体”的深刻体验,是高年级驾驭“单位‘1’”这一抽象核心概念的必由之路与坚实基石。

在一年级跳绳启蒙课中,王彦钧老师精准把握水平一学段目标,聚焦于握绳、量绳、跳跃姿势等基础动作规范,突破“手脚协调”核心难点,助力学生实现连续跳绳。课堂通过细致分解示范、精准纠偏及趣味辅助练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建立正确动作模式。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同时,自然渗透基础力量与耐力培养,为后续体育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根基。在师傅魏飞越老师二年级的课堂上,基于学生已具备连续跳能力,他指导徒弟王老师将课堂目标明确指向能力提升与效能优化。不仅巩固基础,更有效引入单脚跳、变速跳等趣味花样,着力提升跳绳速度。师徒两人交流研讨,重点组织双人跳绳教学,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判断、时机把握及团队协作能力。课堂体现了从水平一到水平二鲜明的“进阶”特征,速度与花样教学自然高效,契合新课标对运动能力螺旋上升的要求。

“蓝青工程”宛如一座贯通学段、连接经验与创新的智慧之桥,搭建起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互学互鉴的平台。在骨干师傅的引领下,学校青年教师精准把脉学段知识的生长点与衔接链。通过前瞻性的教学设计、关键能力的锚定与迁移,以及教学智慧的深度碰撞,系统规划并铺设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进阶之路。蓝青携手,不仅传授教学方法,更在“传、帮、带”中共同编织学科纵向贯通的脉络,为学生关键素养的无缝进阶与终身发展搭桥铺路。

头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