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切实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打造更具“儿童味”的高质量班本课程,9月中旬,江阴市徐霞客中心幼儿园开展“一张图 一条路”智慧链接班本课程前审议活动,以卷入式教研为抓手,开启专属霞幼的课程探索之旅。
暖心分享:以“预”为基,碰撞课程初思路
活动伊始,各年级组教师立足班级幼儿兴趣与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季节、文化等资源,精心预设本学期班本课程框架,形成完整的课程预规划方案。在分享环节,老师们围绕课程核心线索、关键活动设计逐一展示,随后以“抱团讨论”形式展开首轮审议——从“如何让幼儿更自主”到“怎样深化学习体验”,大家抛问题、出点子,在思维碰撞中梳理课程优化方向。讨论结束后,各组结合建议调整课程网络图与关键线索,进行二次分享,为后续课程实施筑牢基础。
智慧研讨:以“研”破题,锚定课程生长点
在前期研修基础上,全体教师齐聚一堂,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审议对象,三个年级组的6位教师率先登场。她们以“一张图(课程网络图)”“一条路(实施路径)”为核心,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班级实际,生动介绍班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既突出“秋”的季节特色,又融入徐霞客文化元素,展现了对课程资源的精准捕捉。
随后,老师们分组围绕三大核心问题深度研讨:“课程是否遵循儿童经验与发展需要?”“课程目标与内容是否适切?”“实施路径是否预留动态调整空间?”研讨现场,大家各抒己见,从“研价值、研儿童、研资源”三个维度精准发力。
头脑风暴:以“思”提质,明晰课程新方向
审议尾声,业务主管陈艳聚焦优化后的班本课程,引导教师开展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三大关键改进方向:一是明晰课程边界,厘清主题课程与班本课程的衔接逻辑,让两类课程互补共生;二是聚焦价值研判,精准把握“秋”与“文化”在各年龄段的核心教育价值,避免内容泛化;三是创新资源整合,打破空间限制,深度挖掘家庭、社区、数字资源与季节、文化元素的融合点。陈老师强调,班本课程是师生共同建构的动态过程,希望教师在后续实施中,始终站在儿童立场,关注幼儿体验与深度学习,针对实际问题动态调整课程,真正让课程服务于幼儿发展。
此次课程前审议活动,是霞幼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个体思考”走向“集体智慧”的生动实践。未来,该园将继续以课程审议为抓手,持续探索班本课程建设路径,让每一位“小霞客”都能在充满趣味与温度的课程中快乐成长、自主发展。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切实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打造更具“儿童味”的高质量班本课程,9月中旬,江阴市徐霞客中心幼儿园开展“一张图 一条路”智慧链接班本课程前审议活动,以卷入式教研为抓手,开启专属霞幼的课程探索之旅。
暖心分享:以“预”为基,碰撞课程初思路
活动伊始,各年级组教师立足班级幼儿兴趣与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季节、文化等资源,精心预设本学期班本课程框架,形成完整的课程预规划方案。在分享环节,老师们围绕课程核心线索、关键活动设计逐一展示,随后以“抱团讨论”形式展开首轮审议——从“如何让幼儿更自主”到“怎样深化学习体验”,大家抛问题、出点子,在思维碰撞中梳理课程优化方向。讨论结束后,各组结合建议调整课程网络图与关键线索,进行二次分享,为后续课程实施筑牢基础。
智慧研讨:以“研”破题,锚定课程生长点
在前期研修基础上,全体教师齐聚一堂,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审议对象,三个年级组的6位教师率先登场。她们以“一张图(课程网络图)”“一条路(实施路径)”为核心,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班级实际,生动介绍班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既突出“秋”的季节特色,又融入徐霞客文化元素,展现了对课程资源的精准捕捉。
随后,老师们分组围绕三大核心问题深度研讨:“课程是否遵循儿童经验与发展需要?”“课程目标与内容是否适切?”“实施路径是否预留动态调整空间?”研讨现场,大家各抒己见,从“研价值、研儿童、研资源”三个维度精准发力。
头脑风暴:以“思”提质,明晰课程新方向
审议尾声,业务主管陈艳聚焦优化后的班本课程,引导教师开展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三大关键改进方向:一是明晰课程边界,厘清主题课程与班本课程的衔接逻辑,让两类课程互补共生;二是聚焦价值研判,精准把握“秋”与“文化”在各年龄段的核心教育价值,避免内容泛化;三是创新资源整合,打破空间限制,深度挖掘家庭、社区、数字资源与季节、文化元素的融合点。陈老师强调,班本课程是师生共同建构的动态过程,希望教师在后续实施中,始终站在儿童立场,关注幼儿体验与深度学习,针对实际问题动态调整课程,真正让课程服务于幼儿发展。
此次课程前审议活动,是霞幼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个体思考”走向“集体智慧”的生动实践。未来,该园将继续以课程审议为抓手,持续探索班本课程建设路径,让每一位“小霞客”都能在充满趣味与温度的课程中快乐成长、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