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理想湾幼儿园:深耕在地文化沃土,共促幼儿经验生长
作者: 杨飞宇
来源:
初审:     二审:丁丁     终审:家乐
发布日期:2025-06-23
字体:[     ]

为有效推进无锡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在地资源的幼儿多元学习空间建构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在地文化教育价值,优化课题研究路径,2025年6月20日,无锡市新吴区鸿山理想湾幼儿园组织召开“凝智聚力•共促课题发展”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与下学期方向研讨会。

活动由保教主任胡春燕主持,她以“凝智聚力•共促课题发展”为主题,回顾了本学期课题研究历程。随后,她解读“在地性、在地化、在地感”三大关键词,强调将在地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设计幼儿可感知的课程体系、培育文化认同的深层目标,为教师明确研究脉络。在课题实施层面,幼儿园形成阶段性成果:通过幼儿访谈、家长问卷、实地调研等多元方式,完成鸿山资源教育价值挖掘,编制“鸿山在地资源分类清单”,构建“资源-智能-空间”三维矩阵;从物理空间、时间维度、关系空间三重视角,搭建“四维一体”学习空间框架;开发“AI鸿山吴地探学”主题课程,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融合,通过“资源课程化、空间游戏化、活动情境化”策略,促进幼儿认知与教师专业能力双向提升。

在规划下学期研究方向时,与会者勾勒出文化育人的诗意图景:顺着在地文化的时间脉络,将四季、节庆等元素融入“节气里的鸿山”主题环境与课程,让幼儿感知文化时序;以亲子共享空间为纽带,通过博物馆探秘、非遗体验等活动,编织家园社协同的文化传承网络;每月深耕剪纸、古法造纸等非遗项目,以“静态+数字”双轨展示成果,梳理出“非遗文化体验清单”。此外,鼓励教师用论文书写实践智慧,提升课程创新能力。

徐春燕园长提出两点建议:让鸿山玉器纹样化作幼儿可触摸的美术语言,在资源与经验间架起彩虹桥;用行为观察量表作罗盘,以数据记录文化活动滋养幼儿经验生长的轨迹,让研究循着科学航道前行。她强调:“在地资源的深耕不是单一课题,而是融入日常教育的生态工程,需以儿童视角为原点,让文化真正成为幼儿经验生长的养分。”

此次研讨会通过“总结-反思-规划”的闭环研讨,为理想湾幼儿园课题研究注入新动能。未来,幼儿园将持续扎根在地文化土壤,推动“资源-空间-多元-经验”的良性循环,让幼儿在文化浸润中实现全面发展,书写幼教在地化实践的新篇章。

1.jpg

2.JPG